简介
查询 → 连接数据库 消耗资源
一次查询结果,暂存在一个可以直接取到的地方 → 内存:缓存
再次查询相同数据的时候,不用连接数据库,而是从缓存中读取。
什么是缓存[Cache]?
- 存在在内存中的临时数据。
- 将用户经常查询的数据放在缓存(内存)中,用户去查询数据就不用从磁盘上(关系型数据库数据文件)查询,从缓存中查询,从而提高查询效率,解决了高并发系统的问题。
为什么使用缓存?
- 减少和数据库的交互次数,减少系统开销,提高系统效率。
什么样的数据能使用缓存?
- 经常查询并且不经常改变的数据。【可以使用缓存】
Mybatis缓存
- MyBatis包含一个非常强大的查询缓存特性,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定制和配置缓存。缓存可以极大的提升查询效率。
MyBatis系统中默认定义了两极缓存: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
- 默认情况下,只有一级缓存开启。 (SqlSession级别的缓存, 也称为本地缓存)
- 二级缓存需要手动开启和配置,他是基于namespace级别的缓存。
- 为了提高扩展性,MyBatis定义了缓存接口Cache。我们可以通过实现Cache接口来自定义二级缓存。
一级缓存
一级缓存也叫本地缓存
- 与数据库同一次会话期间查询到的数据会放在本地缓存中。
- 以后如果需要获取相同的数据,直接从缓存中拿,没必要再去查询数据库。
二级缓存
- 二级缓存也叫全局缓存,一级缓存作用域太低了,所以诞生了二级缓存。
- 基于namespace级别的缓存, 一个名称空间,对应一个二级缓存;
工作机制:
- 一个会话查询一条数据,这个数据就会被放在当前会话的一级缓存中;
- 如果当前会话关闭了,这个会话对应的一级缓存就没了;但是我们想要的是,会话关闭了,一级缓存中的数据被保存到二级缓存中;
- 新的会话查询信息,就可以从二级缓存中获取内容;
- 不同的mapper查出的数据会放在自己对应的缓存(map)中。
开启全局缓存
步骤:
开启全局缓存
在mybatis-config.xml中添加
<!--显示的开启全局缓存--> <setting name="cacheEnabled" value="true"/>
在要使用二级缓存的Mapper.xml中开启
<!--在当前Mapper.xml中使用二级缓存--> <cache/>
也可以自定义参数
<cache eviction="FIFO" flushInterval="60000" size="512" readOnly="true"/>
这个更高级的配置创建了一个 FIFO 缓存,每隔 60 秒刷新,最多可以存储结果对象或列表的 512 个引用,而且返回的对象被认为是只读的,因此对它们进行修改可能会在不同线程中的调用者产生冲突。
evication:
- LRU– 最近最少使用: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。【默认】
- FIFO – 先进先出: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。
- SOFT – 软引用: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移除对象。
- WEAK – 弱引用:更积极地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移除对象。
测试
问题:在Mapper.xml中直接声明"<cache/>"报错,我们需要将实体类序列化。
Caused by: java.io.NoSerializbleException:com.jam.pojo.User
在POJO的类中 implements Serializable
执行结果
Opening JDBC Connection ==> Preparing: select * from mybatis.user where id = ? ==> Parameters: 1(Integer) <== Columns: id, name, pwd <== Row: 1, jam, 123 <== Total: 1 User(id=1, name=jam, pwd=123) Closing JDBC Connection [com.mysql.jdbc.JDBC4Connection@2f0a87b3] Returned connection 789219251 to pool. Cache Hit Ratio [com.jam.dao.UserMapper]: 0.5 User(id=1, name=jam, pwd=123) true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
小结:
- 只要开启了二级缓存,在同一个Mapper下就有效
- 所有的数据都会先放在一级缓存中
- 只有当会话提交或者关闭的时候,才会提交到二级缓存中。
缓存原理
缓存顺序:
- 先看二级缓存中有没有
- 再看一级缓存中有没有
- 查询数据库
本文共 946 个字数,平均阅读时长 ≈ 3分钟
评论 (0)